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催生等多种举措,促进服务业总体水平向更高层次提升,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前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二、三产业互补互动、“双轮”驱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加速形成,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也稳步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据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5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12.1和12.6个百分点。
1、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稳步增长,对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市(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和房地产开发除外)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497.3亿元,同比增长19.3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交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金融等主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步上升之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政业主营业务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5.21%;金融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70.2亿元,增长30.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61.3亿元,增长4.56%。
2、服务业个体户发展加快,总量稳步增长。截止9月底,全市(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和房地产开发除外)服务业个体户数累计己达26.32万户,同比增长78.2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户数为21.65万户,同比增长202.46%;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为2.97万户,同比增长4.17%;服务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达到524910人,同比增长12.36%;在总量规模稳步上升的同时,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经营规模明显扩大,服务业个体户缴纳税费15.86亿元,同比增长18.12%。
3、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今年我市加大了服务业招商的力度,通过建立服务业招商项目库,举办服务业招商专题活动等措施,积极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服务业在我市已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领域。除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服务业投资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65亿元,同比增长28.38%,比去年同期提高5.73个百分点。目前,第三产业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份额已接近51.84%,正逐步取代工业成为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要产业。
二、三季度我市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现状
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取决于各行业活力持续增强,从前九个月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看,大多表现出平稳、健康的良好运行态势。
1、交通运输业建设步伐加快。随着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重点交通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市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旅客运输和货运生产稳中有升。1-9月份,全市累计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现利润总额13.52亿,同比增长10.51%;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呈现后起勃发之势。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具有满足个人生活消费和企业生产消费的双层属性,是基础性服务。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主营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23.83%;从业人员明显增多,累计达到8293人,同比增长54.78%。
3、商贸流通业更趋繁荣活跃。近年来,我市坚持积极创新零售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区域性商贸中心,为调整流通格局、提升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1-9月份,我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1.6亿元,同比增长15.3%。从全省范围来看,我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一位;从行业来看,住宿餐饮业发展一马当先,累计实现零售额43.7亿元,同比增长20.3%。
4、通信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尽管我市通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断下调,但通信业务总量仍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用户数稳步上升,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截至9月底,我市电信业主营收入达到7.3亿元,较年初增长2.14% ,同比增长3.61%。
三、促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不高。同时,新兴服务业离产业化要求相距甚远,缺少优势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我市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扎实的举措积极调整服务业结构,加快推进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1、加快改造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目前,我市服务业中传统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引进现代流通方式加速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餐饮业,结合社会事业改革引导教育培训、文体服务、卫生保健等行业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快发展以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服务行业,着力拉长拓宽服务产业链,努力培育企业知名度和地方优势品牌,不断打造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2、根据产业特色,优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一、二、三次产业的加速融合,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日趋广阔,优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已成为国际上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我市实际来看,应在生产型服务业领域选择重点进行突破,一是积极整合社会运输、仓储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二是积极调整面向“三农”的服务业态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为农服务业;三是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快非政府机构的职能转换和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保险、法律、信息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3、加强规划指导,推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市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特别是要通过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制定完善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促进服务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编制商贸、旅游、物流、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重点服务行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传统行业的提升改造,促进新兴服务行业的规模化、社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拓展服务业的发展领域。
4、加大有效投入,增强服务业的发展后劲。一方面,应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和民间投资活跃的契机,通过优化服务业的投资和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向我市服务业领域投资,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与国家和省、市相配套的、稳定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按照扶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新兴服务行业、规模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和推动我市服务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撰 稿:徐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