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0日 10:28

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走势。对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整体经济开局良好,继续处于较高运行平台,增长动力支撑较强,工业效益有待提高,与省内其它城市比较增势有待加强。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经济增长较快
——全市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运行。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26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同期最快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是近年同期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虽比去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近年来较好水平,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
——价格涨幅趋缓,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又呈小幅上扬。价格涨幅自去年四季度末起开始趋缓。1—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3.4%,涨幅比去年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全年回落0.2个百分点,但比今年1—2月份又上升了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在正常区间。1—3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8%,比去年全年回落4.57个百分点;1—3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0%,比去年全年回落6.1个百分点。但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仍处在高位,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压力仍较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4%,给农民增收带来压力。
(二)供给支撑能力增强
从供给角度看,工农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
——农业生产趋势良好。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以“两减免”、“三补贴”为重点的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增速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9%;畜牧业产值63.8亿元,同比增长5.3%。小麦播种面积达510.1万亩,增长4.4%;苗情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比例达到了90%,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农业支柱产业贡献增强,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0%以上,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
——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5.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5%。在34个大类行业中,有15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业是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三个行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12.11亿元、11.90亿元、6.15亿元,分别增长24.78%、38.53%、71.67%,三大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6.53%,拉动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
(三)三大需求同向拉动经济增长
从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看,投资与消费拉动强劲,出口增长较快。
——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去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有大的回落,但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51亿元,增长42.65%,其中,建设与改造、其他投资64.78亿元,增长23.14%,房地产开发投资21.82亿元,增长172.59%,房地产开发投资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拉动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上升22.5个百分点。在确保投资规模的同时,投资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65亿元,增长7.0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2.9亿元,增长36.5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2.96亿元,增长48.28%。
——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旺盛态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8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5亿元,同比增长16.4%。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的加快,消费能力提高,农村市场日趋活跃,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5.2亿元,增长13.96%,是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一季度重点大型零售商场销售情况良好,北国商城、新百广场、东购等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6%、176.7%、25%。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出口需求延续了去年较高增长的态势。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增长1.7倍,为近年来同期增速最高。全市进出口总值完成9.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总值7.6亿美元,增长15.4%。
(四)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保持良好状态
在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不断改善,三个收入同步提高。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9.81亿元,同比增长13.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25.87%,增速同比加快6.56个百分点,是近年同期增速最快的。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继续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在增资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1.6元,同比增长13.5%,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受国家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上升和出售量增加的影响,农民收入继续加快,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23元,同比增长16.5%,增速同比加快6.4个百分点。
以上特点表明,全市经济延续了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处于较高增长运行平台,总量增长、价格水平两项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平稳,为全年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经济效益增势减弱
一是效益增幅大幅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0.4亿元,仅增长9.24%,增幅同比回落2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2.2亿元,仅增长5.2%,增幅同比回落39.2个百分点。主要是少数重点企业降幅较大,其中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同比少增1.2亿元,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同比少增0.7亿元,石家庄卷烟厂利润同比少增0.54亿元,石家庄东方热电燃气集团利润同比少增0.49亿元,平山县敬业集团有限公司利润同比少增0.4亿元,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利润同比少增0.2亿元,鹿泉东方鼎新水泥有限公司利润同比少增0.19亿元。七家企业利润共少增3.72亿元,影响全市利润增速下降17.6个百分点。
二是市属及以下国有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207个,同比增加15个,亏损企业亏损额2.8亿元,同比增亏6.4%。其中市属及以下国有工业企业亏损2.06亿元,同比增亏22.9%。产成品存货80.94亿元,同比多存10.3%。
初步分析,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价格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下游和相关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逐步显现。由于能源和主要原材料涉及的面广,其价格的持续上涨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影响,造成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和亏损额增加。利润增幅回落,客观上还有去年高基数的影响。去年同期工业新增利润6.43亿元,增长幅度达44.39%。
(二)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1、农业投资力度不大
一季度,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7.51亿元,同比增长42.6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65亿元,同比增长7.04%,大大低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也远低于全市平均投资增长水平。
2、工业新开工大项目少,主导产业投资不足
工业新开工大项目少。在全市3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中,工业项目仅四个:河北鑫跃焦化公司的70万吨焦化项目、河北利昂彩印公司基建项目、河北丰达钢铁公司连铸项目,一印搬迁。这四个项目总投资13.96亿元,仅占全部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的5.5%。主导产业投资增势减弱。纺织、医药、商埠、农业四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尚未列入统计口径)共完成投资1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21%。与去年主导产业投资增幅68%相比,增幅回落幅度较大,并低于城镇投资平均增速14.4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完成投资6.34亿元,增长100%;医药及化学原料制造业完成投资4.3亿元,增长16.85%;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1.65亿元,增长36.36%;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完成投资4.06亿元,增长7%。
3、外商投资后劲不足
新批项目合同外资额低于去年。一季度,我市新批合同项目19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个,合同外资额485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942万美元,下降28.56%。
(三)原材料、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挤压了企业效益、影响了农民增收
1、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企业成本明显增大,企业效益大幅度降低。一季度,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两者相差6.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幅度仍大大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我市工业企业整体效益。
2、农资价格上涨,农民负担加重
今年以来,我市的农资价格普遍上涨,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上涨9.4%。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
(四)电力紧张缺口较大
我市电网供电形势日趋紧张,预计今年夏季用电高峰到来时用电缺口可能达60—80万千瓦时。说明今年的电力供应形势更加严峻,全市工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制约。
三、经济发展与其它城市比较及上半年经济走势展望
(一)主要经济指标超越全国重点城市的力度加大
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数经济指标在全国重点城市排位前移。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在全国34个重点城市中排位前移。由于收入的提高,消费排位前提,投资排位也在前列,但工业生产和效益增速后移。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4个重点城市排位与去年同期比较
单位:亿元、元、%、位次

 

绝对量

位次

前移

增速%

位次

前移

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7.31

17

-2

25.87

18

7

城市居民收入()

2482

25

0

13.51

12

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136.8

13

-1

15.4

11

1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7.51

6

4

42.65

12

-10

工业增加值(亿元)

125.87

7

2

18.25

24

-5

(二)上半年经济走势展望
1、产业支撑仍较强
农业生产将保持好势头。如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夏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农业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工业将继续平稳增长。企业景气指数显示,二季度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指数和工业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将继续攀升,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产业推动作用增强,对整体经济的贡献会有所提高。
2、内需仍将保持较强的拉力
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增势强劲,带动全市投资增长较快,预计上半年投资仍继续在高位运行。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趋强。主要源于两大动力:一是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拓宽了农民消费的增长空间;二是城市居民消费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将继续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出口需求可能进一步放缓。受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国际贸易磨擦增加和欧盟等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速会出现回落。
3、企业景气预期攀升
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将继续全面攀升。企业家信心指数预期将在较景气区间继续攀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好于一季度,预计会从相对景气区跃入较景气区,尤其房地产业景气度大大提升。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上半年整体经济仍将在较高平台上运行,可保持两位数以上的较快增长。针对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为使我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健康、协调发展,建议突出抓好工业效益、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和农民增收三大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
200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