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增速加快发展趋势向好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9日 12:25
高新技术产业是按照《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目录》规定的192个行业分类,对企业进行汇总得出,企业数据是取自规模以上工业报表。高新技术产业分为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和环保七大领域。从近五年数据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逐年向好,平均增速达到14.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6.6%)7.4个百分点,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1.3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以来“4+4”现代产业的大力实施,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增速达到16.2%,为近几年来发展新高,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一、近五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个数逐年增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从企业个数看,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个数由2012年底的336家增加到2017年的476家,增加140家;从经济总量看,201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49.2亿元,是2012年的1.8倍,占规上工业比重也由2012的15.1%提高到2017年的21.2%,提高了6.1个百分点(见下图)。
![]() (二)产业发展增速较快,四大领域引领明显
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在2位数以上,2017年达到了近四年来的最高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速(14.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4%)1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11.3%)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
![]() 从产业领域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聚集在生物、电子信息、高端技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四大领域,四大领域完成增加值占到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97.2%。
![]() (三)行业集聚效应明显,龙头高企引领作用凸显
经过近年来发展,我市高新行业主要分布在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制造、化学药品原药制造等三个行业,三行业合计占全市的31.1%。从企业看,2017年全市共有规上高新技术企业476家,其中石药、华药、格力电器、东旭等10家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合计占全市比重30.9%,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凸显。
![]() (四)市内周边区域规模壮大,行业分布各有特色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市中心周边高新区、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区域聚集效应明显,依托高新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基地等资源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2017年总量合计280.7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5%。4区行业分布中,高新区的支柱行业为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占其高新技术产业的49.7%;栾城区的支柱行业为中成药制造,占其高新技术产业的38.3%;藁城区的医药化学、装备制造及鹿泉区的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发展较好。
![]() 二、年平均增速高于全省,总量占比位居前列
从近几年高新增速走势看,2015年受生物医药走势低迷影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有所回落,增速(11.6%)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达到12.1%,低于全省0.9个百分点。其他年度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增速位次在2-6之间,总量列全省第1或第2位。
![]() 三、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产业规模有待发展壮大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体现一个地区的工业结构,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及占规上工业比重虽然在稳步提升,但从近五年发展看,2017年比重只达到21.2%,虽比全省(18.4%)高2.8个百分点,但在全省11市中只排第5位,78.8%的传统工业行业仍然占据工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还有待发展壮大。
![]() (二)高新领域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经过近年来发展,高新七大领域中,生物领域规模最大,占全市比重始终在45%左右,电子信息、高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3个领域合计才占到全市高新的52%,新能源、环保和航空、航天领域产业规模小,合计占比仅为3%左右。高新产业领域发展单一,产业增长受制于生物领域的增长,高新领域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对策与建议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不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特点,结合我市“4+4”产业布局,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挥高新区及栾城区等园区的载体作用
2017年,高新经济总量主要聚集在高新区、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占全市比重达62.5%,是我市高新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因此,要加大对这四区的协调调度力度,使四大区域所涵盖的高新企业聚集区和装备制造基地的载体特质充分发挥出来,为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而打好基础。
(二)发展壮大全市高新技术领域规模
当前,我市根据省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出构建“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其中要着力做强做优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这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快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对此,我市要紧紧围绕“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重点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链缺环,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集聚度,迅速壮大领域规模。同时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力量,利用知识技术转移扩散快的特点,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扩大小微科技企业数量。
(三)加强对生物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服务
全市生物领域占全部高新的45%左右,对高新产业发展举足轻重,生物领域也是我市“4+4”产业发展格局中做优做强的产业之一,因此培育增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是我市保持生物领域较快发展的基础。为此,要从政策和服务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构建,支持医药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融入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链条,促进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大力提升。
(四)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的创新环境。从政策、创业环境生活待遇等方面创造条件,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焕发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为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是营造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三是在现阶段要继续转变观念,增强进入市场、参与经济的意识,大力进行体制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四是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市加大科技进步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
|